譜寫港口對接上海新篇章,南通網
4月12日拍攝的通海港區首個岸邊集裝箱起重機(岸橋)。記者許叢軍攝
4月15日,長江碧波拍打著通海港區碼頭。臨江泊位上,一座高達數十米的藍色裝卸岸橋巍然聳立,橋身上制造商“上海振華重工”的名字和LOGO分外顯眼。工人們在這座最大吊載能力達到61噸的龐然大物上忙碌著,為兩個半月後的投入使用做著最後的掃尾工作。
6月底,一座新港區將揭開神秘面紗,寫下南通港口接軌上海的新篇章。
高質量建設,展現硬實力
“隻有擁有足夠的硬件實力,才能參與到上海航運分工合作。”通海港區建設業主總工黃傑介紹,港區建設伊始,就瞄準瞭省優乃至國優項目工程的目標。
在通海港區項目部會議室的電子顯示屏上,“確保省優、爭創國優”的標語赫然入目。市港口工程質量監督站站長顧紅雷說:“項目首次在港口建設領域采用‘互聯網+BIM’信息化管理。”這個BIM系統不僅能夠實時對施工過程進行監控,而且還包括瞭工程建設的所有數據。“比如我們點一下這根樁,這根樁所有的信息都能顯示出來,包括它的幾何信息、位置信息、材質信息等等。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工程建設全過程的質量控制,這在全國港口行業處於領先水平。”
通海港區計劃6月底建設完工投入試運行,屆時,目前位於市區段狼山港區的集裝箱作業將整體轉移至此。黃傑介紹,原先的集裝箱分公司僅有3個3萬噸級泊位,設備是4臺吊載能力41噸的裝卸岸橋,年通過能力僅有55萬標箱。“而現在通海港區一期工程就有2個7萬噸級和1個3萬噸級的泊位、吊載能力61噸的裝卸岸橋達到8個,而整個設計則達到8個7萬噸級以上的泊位,年通過能力達到420萬標箱,整體吞吐能力翻瞭幾番。”
實力強瞭,南通港口接軌上海的底氣自然更足。
高標準定位,打造新平臺
通海港區距上海洋山港160公裡,距上海外高橋保稅區70公裡,是海輪進入長江12.5米深水航道後北岸的第一個港區。這些數據,說明著通海港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在接軌上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充分發揮南通港江海聯運功能,推動沿江資源整合和轉型升級,更好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傢戰略,形成跨江融合、全面對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新平臺。市港口局局長周建飛認為,通海港區堪當重任。港區是江蘇省沿江沿海規劃的重點港區,以集裝箱運輸為主,具備現代物流、中轉運輸、保稅倉儲、綜合服務等功能。依托港口岸線和土地資源,與其他港區相比,這裡後發優勢明顯。
通海港區的定位是力爭打造上海國際集裝箱樞紐多式聯運集散基地,未來可成為國際、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沿江集裝箱運輸內貿樞紐中心、近洋集散中心、遠洋分撥中心。
通海港區甫一開發,就引起業界高度關註。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就共同打造通海港區,與我市進行瞭深度接洽,並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參與到通海港區開發的熱潮中。
全方位對接,拓展多領域
通海港區精心建設、高點定位,處處體現出我市在港口接軌上海方面的雄心壯志。“依托港口,我們可以開展更加全方位的對接,拓展臨港產業、航運服務等多個領域。”周建飛說。
南通港產業基礎優勢明顯,已經形成船舶制造、海工裝備、集裝箱制造、石油化工等優勢臨港產業。隨著與上海在空間上的無縫對接,南通“3+3+N”產業發展將進一步加快。下一步,我市將緊緊圍繞通州灣臨港產業城建設,突出示范區龍頭作用,帶動沿海地區整體發揮陸海統籌、江海聯動的優勢,利用通州灣深水航道和廣闊腹地,推動與上海重點園區和國有企業等多元合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與配套,發展旗艦型臨港先進制造業,規劃建設新材料產業園。
我市還在積極爭取將上海航運服務企業中受人工和土地成本影響較大的環節落戶南通。以現有集裝箱修造企業及土地資源為基礎,搭建集裝箱空箱調運中心和集裝箱修造中心,吸引航運資源集聚,打造上海國際航運金融中心的後臺服務基地。同時,大力吸引上海航運金融、保險、物流、法律等高端航運服務機構在南通設立分支機構,共同建立兩地航運物流、航運人才、航運法律仲裁、航運金融保險等合作交流機制,全面提升南通港航服務能力。
此外,在信息聯通方面,我市堅持以信息化建設促進港口發展,以通海港區集裝箱碼頭、橫港沙散靜電機推薦貨碼頭開發建設為契機,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通過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快改造傳統港口產業,推動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智能終端等技術在港口領域的應用,打造現代化智慧港口。加快建設南通港航公共信息管理平臺,接入上海國際航運中營業用抽油煙機心公共信息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推動物流信息互聯互通。
記者 陳可 實習生 顧天堯
?
[責任編輯:
]
一鍵分享至
靜電除煙機
3052CA6B243539FB
留言列表